找到相关内容791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义理(4)

    妄见消除,则烦恼重重,随俗流转。因此在三十七道品中,首要的道品,即是对治此四颠倒妄见的四念处。  二、四念住   四念住就是:身念住、受念住、心念住、法念住。  一、身念处--观身净:  是以修净观...。譬如转轮圣王若在世间七宝常现。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。此修多罗若在世间。则三宝种常断绝”。  十法行总结起来,一是要闻思佛法,二是要修习止观。闻思修经论是正行,而方法上必须辅以止观,其作用有三。一是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447722.html
  • 释法照著: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

    由此道理,菩萨于其一切识中,应可比知皆唯有识,无有境界。88  就像是修净观的人,在定心中见到随所观想的青瘀等影像,然而这些实际上存在的,别无心以外的一切法,所以他看见的不过是自心所现起的影像。 ...我们凡夫认识清的虚妄性,来破除我们对事事万物的执著。  此篇探讨的论题除了《阿含经》与唯识学派缘起思想下的认识论外,亦将两者立场作一比较对照。从中我们可以发现,不仅两者在缘起法上有贯通的所在,就连...

    释法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947972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读后——论障

    增盛的 ,即是说有其中某种力量特别强大的。每一个人的烦恼都有偏重不同 ,有的贪心特别重 ,有的嗔心特别重 ,有的痴心特别重。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 ,在修行中就要修对治法。如多贪众生净观 ,多嗔众生慈悲...不进则退。反而修行则没有障碍 ,因为它是顺生死流诸魔欢喜。假使你修成就了 ,你就要摧毁魔宫 ,使他们不得安身 ,对他们不利 ,所以就会障碍你。   以往说到障 ,只有两种 ,即烦恼障 ,所知障。《辩中...

    戒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347985.html
  • 证悟

    修习观佛三昧、净观、慈悲观、无常等禅定,但是尚未达到根本定,所以依照欲界心之阶位,可能是指《俱舍论》中的三贤位。16 第二、种姓地,巴利佛教称为gotrabhū,是即将成为圣者的前一阶位,相当于《...障碍之束缚的最终证悟,称为阿罗汉果或无学果,得此证悟之圣者即是阿罗汉、漏尽者。  如此,在原始佛教的证悟阶段,已有须陀洹(预流)、斯陀含(一来)、阿那含(还)、阿罗汉四圣果之区别。不论或多或少,只要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848013.html
  • 智者天台教观中之心的涵义

    若使此心驰骋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,犹如猿猴,无有惭愧,当知此人是旃陀罗(印度四种姓外之屠者,指下贱者),非贤圣种。”(注16)而禅法中各种观法如数息观、净观、白骨观等亦均要求“系心谛观”,要制心一处...问题的讨论,一般而言,固与印度传来之经论内容有密切关系,但在理解、说明及其在佛教思想发展上之重要性,则似限于印度传来佛教之理论范围,而带有一定程度之引述发挥。如天台宗、华严宗及禅宗具有明显中国特色之...

    邓克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4548416.html
  • 释恒清著:《佛性论》的研究(2)

    :(1)生依,(2)灭依  ,(3)善熟思量果,(4)法界清净相。《论》说:  生依者,佛无分别道相续依止。若缘此法,无分别  道即生。以依缘此故,名此法为道生依。  灭依者,一切诸惑及习气究竟灭生,无所依止故。  若不依此转依法究竟灭惑者,则声闻独觉与佛灭惑  异。由不同故,故知此法为究竟灭惑依止。(注65)  诸佛的“无分别道”,若无转依中的本性清净本然存在,即  不得生,故称它为“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5948450.html
  • 早期天台禅法的修持

    “十六特胜、背舍、除、入”等禅观法门,均无师自通。其中“十六特胜”是数息观,“背舍”即“八背舍”,是净观。“除”指“八除”,即是“八胜处”,为对治欲界贪,而对境能得自在。“入”可能是指“十入”,语出...义理之学亦胜,但其行持与弘传,一直都离禅法。在唐代道宣 (?~668年) 所著的《续高僧传》(以下称《续传》)中,慧思与智顗均列在 内,智顗的弟子:智锴、智越、般若、法彦(注2)、智晞、灌顶、智璪...

    释慧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0548459.html
  • 敬悼—已被残蚀的理性

    └多忏悔,修净观。多看因果公案,以增敬畏之心。  ┌说绮语—伤风败俗、挑逗情欲之非法语。  口业┼晚上避免高营养热量乃至宵夜等饮食—饱暖思淫欲。(出家人遵守佛制—过午  │食,乃明智之举也。) ...后代子孙—共为胎中沉默的一群请命。  何以须戒杀堕胎?  只因他(她)也是一位具足佛性的众生。  《观经》三福中第一云:‘......慈心杀,修十善业。’  《涅槃经》北本·卷七云:‘众生佛性,住五...

    正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0848466.html
  • 真言密教修持原理探讨

      佛性开展出来,例如对于爱欲重者,教以净观或白骨观,贪念重者  教以布施、施食……等,只要掌握到清净本性,自然就不会被外界的  乱相所迷惑。  一般人很容易被外界的环境牵引,以致认假为真,由于我们...多丑陋,如果没有你的感觉,这个世界是存在的,举  个例说明;醒的时候,拿一颗苹果放在你手上,你感觉苹果存在,这  是很真实的事情,可是当你睡著的时候,拿一颗苹果放在你手上,你  就感觉不到苹果的存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3848546.html
  • 中国僧伽生活专辑

    ,白日游行乞食于村落,暮时禅修止于「阿兰若」(远离人群喧闹的寂静林野),或息于冢间(适合修净观),或住于树下(见树叶颜色转变,易生无常之想),或露地坐,不管那一种,皆为舍离对自身的爱著,思惟正道,过...所以比丘不能自行耕种,连挖地、种树、种菜也被禁止。而中国古来社会重视劳动生产,很难接受一个群体可以与尘世脱离,可以不尽军事义务、不受王权监管,于是便讥嫌从事生产的比丘是「乞丐」、「流浪汉」、「寄生虫...

    香光庄严季刊编辑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0948620.html